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730章
三屯田收民,拉拢其余女真部落和后金部落。
最好的结果是后金被迫主动投降,辽东得以收复。
这完全是拼耗双方国力,看谁坚持到最后。
大明疆域辽阔,幅员万里,治下百姓万兆,人才和资源强于后金尽百倍。
朝廷下定决心,肯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五年平辽不是不可能。
问题是,大明烂了。
烂的一塌糊涂,若是有魏公公这样的人才,虽然魏忠贤不是个东西,可至少他能左右逢源的调兵遣将。
而崇祯皇帝,显然就差了一大截了。
平心而论,魏忠贤第一次在宁锦集结了大明帝国十五万军队,可以说是这个帝国能力上限了。
过去的历史遗憾无法重演,朱兴明能做的,只是想事情有着他本来应该有的那个样子。
首先,应该给毛文龙平反。
别的不说,单单是抵抗后金这一点,就够了。
至于袁崇焕,只是说是毁誉参半。
但也不能就此否定他的功绩,尤其是,袁崇焕对于后金采取的抵御措施。
当初黄台吉绕开山海关打进北京城,这件事不能让袁崇焕来背锅。
朝中大臣们肯定会有人拿五年平辽来说事,虽然袁崇焕做不到五年平辽。
可他是在提出这个口号的第三年,被崇祯皇帝杀了的。
也就是说,这一点可以不成立。
最大的问题是,此时的舆论已经全面倒向了朝廷,世人皆以为袁崇焕乃是汉奸走狗卖国贼。
甚至于,袁崇焕被凌迟的时候,京城的百姓们争相争食其肉。
舆论已经造成袁崇焕罪恶滔天,此时朱兴明若是再为他平反,其压力可想而知。
要命的是,袁崇焕到底值不值得为他平反。
朱兴明认为,值得。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能只看到他过的一面。
就比如说投降满清的洪承畴,骆养性。
此时,他们不是依旧在朝中任职么。
洪承畴依旧是蓟辽总督,而骆养性也是锦衣卫指挥使。
吴三桂,依旧在辽东做他的总兵。
对此,朱兴明并没有换人。
而是这些人真的有他们的能力,大明的亡国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总不能,将亡国的原因强加到他们身上。
崇祯皇帝在朝堂发了一通脾气,下旨继续严查定兴县银矿走私案。
而朱兴明,则跪在了乾清宫,将自己想为袁崇焕和毛文龙平反的事,大着胆子说了出来。
整个乾清宫,立刻死一般的宁静。
崇祯皇帝死死的盯着儿子,目光中如欲喷出火来:“什么,你再跟朕说一遍。”
崇祯皇帝不敢相信,儿子竟然跟自己说出这番话,这代表着什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